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文化藝術 > 美術展覽> 木雕藝術家陳翊真 刻出生活的樣子

美術展覽

字級

木雕藝術家陳翊真 刻出生活的樣子

【新聞來源:佛陀紀念館】 2021-01-02
「遇•藝文資研創中心期末成果展」暨系列講座共四場12月26、27兩日於一教塔舉辦,首場為木雕藝術家陳翊真老師打頭陣,講述「刻出生活的樣子」,現場共50人參與。

陳老師25歲為新起之秀藝術家,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,2014年參加木雕薪傳營(創作組),2018年參加木雕薪傳營(傳統組),於三義成立藝術工作室。陳老師從最初接觸木刻開始分享,在外人的眼中,一個女孩子怎想到刻木雕,她從參與劇團演出,認識劇團道具木偶雕刻,加上小時畫畫的基礎,因緣際會考上美術系,從繪畫轉到雕刻。在學期間參加大體老師的講習,從人體構造,塑造人型開始創作,也因家人支持及師長教導帶領下,透過與木頭對話、瞭解木頭,並於生活中找尋題材,才能刻出栩栩如生的作品。

台灣木雕起源地在三義,她創立屬於自己的工作室,從接單修改、加工中學習,迸出藝術的火花,集結年輕族群的喜愛加上傳統技藝,融合現代與傳統藝術的作品,創造出自己的風格,現代木雕的美感,也希望將藝術創作傳承至未來。

陳老師藉由作品的展現,讓聽眾深入感受到不同木頭材質的相異處。對於木雕作品相當喜愛的人,紛紛好奇提問創作技法。最後由知客室主任妙麟法師代表致贈感謝狀及《大家的博物館》。講座結束後參觀佛館,交流中陳老師分享第一次受邀擔任講師,相當驚喜及榮幸,很高興認識佛館,發現佛館雄偉壯麗,擁有豐富多元的文化,感謝此次安排的因緣。

在巴黎學美容造型設計並在德國、瑞士學藥草養生保健的陳淑女分享,源自於生活美學興趣而參加,這一場演講認識到木雕技能學習歷程,想起經常看Oprah舞台歌劇,小時候也看台灣布袋戲和歌仔戲,今見到現代文青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,從布偶掌中戲、表演歌舞劇的模式,結合本土化的劇本,最後自己製作布偶人物,剎那間覺得生命轉變的相似,譜出美麗的旋律。

高雄科技大學的李慶祥教授分享,陳老師年輕熱情,雕刻出許多偶劇人物,精美豐富多元,聽講的人都非常喜悅,很有收穫。自幼看傳統布袋戲,今天學到偶戲人物更多變化,真是開了眼界。也有其他聽眾分享,有夢想的人最美,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不容易,所以,透過一群有夢想與理想的人來實踐,木頭的生命因為人創造了藝術而活了起來,讓人與藝術也有了對話。

12345678910第1 / 79頁
追蹤我們